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

 2、熟读课文,掌握词语,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初步感受人物的特点及品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词语,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人物的特点及品质。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查阅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资料。根据书下注释,理解词语,熟读课文。

 教学建议:

 《百合花》是一篇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小说,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因此第一课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了解作者,特别是写作背景。学生对战争中大场面的悲壮了解得较多,这主要是从平时的各种信息资料中获得的。对于人性美中的细节则缺乏更多的了解,教师可以补充相关资料做适当铺垫,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二、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划分层次结构,概括文章中的几个主要事件,梳理事件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一个有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总有其独特的风格;而这种独特的风格又总是在其代表作中得到清晰、完美的反映。小说《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享有盛誉。风格清新、俊逸。今天,让我们一起细细咀嚼,体会其中的佳妙。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茹志鹃,女,1925 年参加新四军,1955 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 年 3 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通 过 学 生自 己 查 阅资料、提取信息,对写作 背 景 及作 者 有 充分的了解。

 (三)字词:

 珠烁 shuò 晶莹

 间 jiàn 歇

 撂(liào)

 张皇 讷讷(nènè)

 忸怩(niŭní)

 憨憨(hānhān)

 执拗(niù)

 髻(ji)

 尴尬(gāngà)

 讪讪 (shànshàn) 瞅 (chôu)

 挟 (xié)

 嬷 嬷 (mómó)

 鹿 砦(zhài)

 虔诚(qián)

 磕磕绊绊(kē)

 半晌 shǎng

 踌躇

 附 fù 近 嘟哝

 活泼 pō

 憎 zēng 恶 wù 莫名其妙 氛 fēn 围

 劈 pī 手

 珠烁晶莹:像珍珠一样闪亮,光亮而透明。

 张皇:慌张,惊慌。

 讷讷:形容说话迟钝。

 讪讪:形容说话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鹿砦(zhài)

 :军用的一种障碍物,把树木的枝干交叉放置,用来阻止敌人的步兵或坦克。

 莫名其妙 :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名:说出。

 劈 pī 手:

 指出手迅捷。形容手的动作异常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

 学 生 课 前预习。课上以 学 生 解释为主,教师 适 时 点拨。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4):写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25-45):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三部分(46-54):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 第四部分(55-60):写通讯员为了保护担架员壮烈牺牲,新媳妇给他缝衣服,并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学 生 熟 悉文本,了解文章层次。

 板书设计:

 百合花 茹志鹃 开端 → 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

 发展 → 新媳妇借给我们被子 继续发展 → 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 高潮和结局 → 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并执意献出新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分析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我”的作用。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体会理解战争中人性美和心灵美。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分析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我”的作用。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战争中人性美和心灵美。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是品析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主要分析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重点把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是逐步完善深化的,因此让学生按文本顺序分析较好。例如小通讯员最开始体现出忸怩羞涩,之后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在按文本顺序的分析中,突出人物前后表现的对比,例如新媳妇之前的羞涩、温和,之后的一反常态,从而我们能感受到深深的军民鱼水情。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出示“百合花”的图片,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

 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百合花》这篇小说,看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百合花”的特点联系本文,激发学生进入文本。

 (二)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和品质,抓住主要语句进行分析。

 1、小通讯员的形象:

 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他憨厚朴实,拘谨腼腆,比如,“带路”情节中“张皇”“数摸”这两个动词的描写作用。

 “张皇”的意思是恐慌、慌张,但在这里却非贬义,这一神态描写,是在写“我”刚刚结识的小通讯员那种腼腆、羞涩、局促,表现他质朴,纯洁的心灵。

 “数摸”这一动词更突出了小通讯员那种忸怩的神态,拘谨局促的心理。当问他“你还没娶媳妇吧?”作者细笔细绘了他一连串的表情与动作:“飞红了脸”、“更加忸怩”、“不停地数摸”、“低下了头”、“憨憨地笑”、“摇了摇头”。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作者又细绘了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的神态。

 但他又十分关心同志,走走停停也好,给我两个馍馍也好,作者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一个腼腆、羞涩、局促而又质朴纯洁的小战士形象。

 “借被”的情节中,更看出通讯员的憨,不善言辞。小通讯员先是“装做没看见”;接着,“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其结果是衣服挂住了门钩,“嘶”的一声,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更主要的是由于在革命队伍里受到党的教育和战斗生活的锻炼,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责任感。当他意识到自己借东西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可能会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时,就马上松松爽爽地跟“我”前去解释。当知道这被子来之不易,想送回去又不能送回去时,神态是“认真”、“为难”的样子;最后下决心“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作者这样描绘,既再现了他腼腆,纯真的性格,又赞颂他关心群众,以群众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牺牲/献被”的情节中,更看出小通讯员的崇高精神。他被抬来时,已经不会言语;那张稚气的“圆脸”上,脸色由“棕红”变得“灰黄”;“安祥地合着眼”,肩头上的“一片布”还挂在那里”此情此景与他鲜蹦活跳时对比,引人回忆与深思。

 小通讯员怎么负伤的呢?作者用侧面描写,通过担架队员的赞美,揭示他崇高的心灵:“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这一“趴”一“扑”,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小通讯员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这种勇于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在皎洁的月光下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作者又用担架队伍苦苦恳求“我”“无论如何”要治好他,要给“我”挂匾这样一种老百姓非常朴素的语言,道出对通讯员发自肺腑的爱戴与崇敬。

 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美丽、纯洁、善良、高尚。她在情节中,其性格是发展的。刚过门才三天,小通讯员就要借她唯一的嫁妆——一个有着百合花图案的被子,她当然有些舍不得,这种情感在情在理。但当听我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屋瞅着……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新媳妇“庄严而虔诚”地给通讯员“拭着身子”。上文一再细细铺垫,写新媳妇是才过门三天的新娘子,羞涩,忸怩;叫她给战士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她“又羞又怕”;经“我”说了半天,才“红着脸”答应做下手。前后一对照,就可体会,这个“拭”绝非一般的用布擦身,而是凝聚着新媳妇对英勇献身的小战士无限真挚的感情。

 新媳妇“一针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作者从新媳妇三次为牺牲者默默缝补的细节中,发掘这位羞涩的农家少妇纯洁、晶莹的精神世界。她不是用悲恸欲绝,嚎啕哭泣来表达自己的哀思,而是用深沉的默默缝缀吞饮腌心的泪水,使读者强烈感觉到:新媳妇不是用针在“缝”,而是用心在细细密密地“缝”。她把老百姓对解放军战士的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无比真挚而纯朴的爱,细细密密地“缝”进去,缝织出感人肺腑的军民之间的渔水深情。

 新媳妇用“夺”、“瞪”、“嚷”一系列异乎寻常的动作、表情,倾注自己对小通讯员牺牲的无比悲痛。回顾新媳妇的出场、借被、在包扎所帮忙,她给人的印象始终是那么温和、笑咪咪的。情节发展至此,她却一反常态,做出一连串任性不羁的动作。为什么呢?这正是她哀思如潮,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态。当她眼里流着“晶莹发光”的泪水,以俨然不可动摇的神情给小通讯员铺上“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时,她献上的何止是一条棉被?她献上的是革命人民对革命事业,对革命战士的赤诚的心。

 总之,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

 在人物的刻画上,由表及里、由远而近、由淡而浓。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说以“我”为线索,通过“我”从团部到前沿包扎所的所见所闻所思,自然而巧妙地把故事串联起来,描“我”眼中之景,抒“我”心中之情。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如11 节写“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写得非常富有诗情画意,这样写,一方面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即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才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的英雄,景物美与人物美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抒发了我对故乡无比热爱之情,推动了我的感情发展,即由先前的生气,到发生兴趣和“亲热”起来。

 这样写,大大扩展了作品的容量,表现了战士之间那种百合花一样纯洁无邪高尚动人的情感,即人性的美,加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增强了作品感人的艺术力量。

 同时还更有利于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使结构严谨清晰,又张弛有度,富于节奏感。

 在故事高潮的重要情节中,“我”巧妙地起了烘托作用。既衬托了新媳妇对小战士庄严的崇敬、无比的悲痛,又有力烘托小通讯员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还直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哀思。

 4、“我”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是否有变化?文中找出原句为证。

 《百合花》中的“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三)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板书设计:

 百合花 茹志鹃 小通讯员、新媳妇、“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几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2、分析小说的写作特点。

 3、体会理解战争中人性美和心灵美。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几处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战争中人性美和心灵美。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

推荐访问:百合花 教案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高中语文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