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思政学科建设规划,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思政学科建设规划6篇

【篇一】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3人(7.89%),副教授12人(31.58%),讲师12人(31.58%),助教11人(28.95%)。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

目前,我院在该学科已有的研究方向包括: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工程、现代管理预测与决策方法、物流管理等。

本学科教师目前主持并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3项、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3项;
在《西北大学学报》、《系统仿真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其它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 6 篇,其中被EI收录3篇。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2人(8.33%)、副教授6人(25%)、讲师11人(45.83%)、助教5人(20.83%)。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生1人。

目前信息学院主要涉及该学科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中的信息检索、信息工程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教师目前主持并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3项、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3项;
在《软件学报》、《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计算机应用》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其它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10 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篇。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加强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科意识,活跃学科的学术气氛;
积极培育目前已涉及学科的学科形态,努力构建学校-学院-学科的学科建设体系,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逐步达到建立以学科为基本细胞的学科建设组织构架;
结合各专业建设,加强学位点的建设,争取尽早成功申请硕士点。具体可以总结为: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以已有的人员、学科研究方向为核心,加强资源配置,增强学科的造血功能,进一步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从信息学院长远发展着眼,本着积极、稳妥、持续发展的方针,形成由省部级重点学科、院级重点学科,信息学院重点学科滚动发展的学科建设发展格局。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不断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新学科的产生,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现代化和地区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推动原有学科(专业)的拓宽、创新,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充分挖掘和发展财经学院已有的在经济、管理、统计等学科的优势,并以此为依托,强化本学科与其它学科互相支撑、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作用,以复合型、综合型作为学科的发展特色。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因此,信息学院需要调动全体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使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学科方向。落实学科带头人制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队伍。

争取到2009年,申请成功“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做好申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准备工作。争取使这两个学科各有教授5名左右,形成一个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科研究队伍。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该学科是一级学科,下面不设二级学科,因此,需要在凝练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科研与建设活动。

1. 学科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有较长传统的学科,也是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门学科,目前已成为管理学门类下发展规模最大的一级学科,全国已有200余所高校设立了相关的本科专业并成立了该学科的硕士点与博士点。

相关资料已经表明:管理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运筹与管理是国内外共同的主要研究内容,这些领域一直是持续的研究热点。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是国外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内容,受国外的影响,国内在这两个领域会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现。

研究的主流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这些新技术给管理研究主流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尤其是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复杂性研究和电子商务等。附件三与附件四中注明了当前该学科在国际与国内的研究热点。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以下研究方向上加以凝练:

(1)信息技术与管理;

(2)管理系统工程;

(3)决策与对策理论;

(4)运筹与管理;

(5)供应链管理;

(6)工业工程。

2. 学科建设目标

(1) 通过3年的努力,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职称结构较合理的学科梯队。学科人数及比例期望如下表所示。

(2)期望达到以下研究成果目标:

① 每位教授每年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至少一篇;
每位副教授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一篇;
鼓励在被SCI、EI等检索机构检索的国内、国际学术期刊、相关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② 争取每年有在研的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社科基金。

3. 年度建设目标

① 2007年学科发展规划

● 争取申请3~4项院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科研项目,并争取参与到国家级的项目申请工作中并参与具体的学术研究工作,其目的是培养项目管理人员。从目前已有的情况看,如果要在国家级的项目申请上有所突破,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不仅包括我们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的选择,还包括各种周边环境的改善。

● 争取在该学科的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5~8篇学术论文;
争取在被SCI、EI等检索机构检索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1~2篇学术论文。

● 积极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凝练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

② 2008年学科发展规划

● 在已经申请到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加大科研的力度,为博士点的申报积累力量。

● 根据财经学院新校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大力进行实验室的扩建工作。按照目前的安排,该学科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实验室,ERP实验室与管理学院共用,在明确了研究方向后,针对这些方向提出可行的实验室建设计划并争取付诸实际建设。

● 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我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办出自己的特色,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某方面在财经类院校中能独树一帜。

● 思考“电子商务”专业与我院特色的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在我院是个新办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可以归属到“工商管理”类,也可以归属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因此,如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凝练切合实际的研究方向,需要我院全体人员进行思考。

● 争取申请3~4项院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科研项目,并争取参与到国家级的项目申请工作中,其目的是在某个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并组建自己的紧密的学科研究队伍,为下阶段独立申请研究项目提供条件。

● 争取在该学科的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10篇学术论文;
争取在被SCI、EI等检索机构检索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5篇学术论文。

2009学科发展规划

● 学院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师资、实验室等建设计划的实施,与此同时对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为将信息学院的主要教学模式由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作好准备。

● 重点做好实验室的评估工作。

● 积极与知名的厂商联合,做好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作为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作用与实验室类似,鉴于我院的财力与学科特点,采取与厂商合作应该是可取的一种方法。

● 争取申请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力争在国家级的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包括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两者互为作用,高度融合,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

几十年来,本学科内容发展迅速。器件上已从电子管计算机发展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系统。系统结构上已从单一处理装置发展成多处理机系统、多媒体系统、并行分布式系统及网络系统。软件上已从机器语言发展成高级语言,从手工技艺性程序设计发展到软件工程。在系统接口上已从低速单一功能发展到多样化的人机接口和联网外围接口。应用上已从单纯处理数据发展到处理数据、媒体和知识,从科学计算拓展到现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现代社会各个部门和现代生活各个方面。理论上已从对单纯的计算模型的研究深入和拓展到对计算机系统理论、软件理论、计算机复杂性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的研究。因此,从宏观上看本学科应该面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大力发展新技术,研究新理论,在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自然化以及设计的自动化等方面深入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根据这些领域的相互关联度,可以分为三个二级学科,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和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主要研究软件开发(生产)、维护以及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软件与硬件的功能匹配,确定软件与硬件间的界面;
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物理或硬件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属性以及这些部分的相互联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着重研究计算机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原理、方法与技术,它是计算机产业和本学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 学科研究方向

根据学院目前的情况,该学科教师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以下研究方向上加以凝练:

(1)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2)Web技术及应用;

(3)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4)软件工程与理论;

(5)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

(6)可视化技术。

2. 学科建设目标

(1) 通过3年的努力,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职称结构较合理的学科梯队。人数及比例期望如下表所示。

(2) 为配合2007年的新专业申报与建设工作,期望达到以下成果目标:

① 每位教授每年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至少一篇;
每位副教授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一篇;
鼓励在被SCI、EI等检索机构检索的国内、国际学术期刊、相关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② 争取每年有在研的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社科基金。

3. 年度建设目标

① 2007年学科发展规划

● 争取“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进入西安财经学院重点发展学科;
在目前人员配备、实验条件均不满足发展需要的条件下,需要加大投资的力度,加快发展的步伐。按照前面描述的人员梯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养,尽快建立学科梯队并投入具体的研究工作。

● 争取申请3~4项院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科研项目,积极与其它院校合作,并参与到其它院校的国家级的项目申请工作中,积极进行具体的学术研究工作,培养一批具有项目管理经验、参加过大型研究项目的人员。

● 争取在自然科学的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5~8篇学术论文,争取在被SCI、EI等检索机构检索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1~2篇学术论文。

2008年学科发展规划

● 根据财经学院新校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大力进行实验室的扩建工作。对于一个工科学科来说,实验室的运行水平将成为衡量我院教学、科研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完善的实验室体制,要取得教学、科研工作的巨大进步,将是不可想象的,2008年应该在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取得较大的发展。

● 争取申请3~4项院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科研项目,并争取参与到国家级的项目申请工作中,其目的是在某个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 争取在自然科学的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10篇学术论文,争取在被SCI、EI等检索机构检索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5篇学术论文。

2009年学科发展规划

● 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统一安排,积极准备申报新的专业,进一步扩大学科的交叉性,积极在财经类院校的范围内进行“树名牌”的工作。

● 学院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师资、实验室等建设计划的完全实施,与此同时对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为将信息学院的主要教学模式由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作好准备。

● 重点做好实验室的评估工作。

● 积极与知名的厂商联合,做好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实习基地足以满足从认知实习到毕业实习全过程的实习需要。

● 争取申请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力争在国家级的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

五、采取的措施

1、构建学科创新体系,完善学科整体布局,在学校的统一布署下,构建信息学院的学科特色。

2、实施人才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数量。

目前信息学院已经基本完成了学科的重组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是完善、优化学科带头人完成岗位聘任责任所需要的环境,切实落实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使之能真正带领学科承担起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在此过程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并集中在这些研究方向上进行建设,对这些研究方向进行人、财、物的支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鼓励在其它方向进行研究,信息学院同样需要思想的独行者。

积极引进强力教授和优秀博士,培养和鼓励年轻教师出国和攻读博士学位,建设一支学术活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3、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育与教学改革进程,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突出科技创新与学术发展,推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重要成果;

4、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研讨班,加强与其它院校的科研交流活动。邀请校外学者来学院讲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科意识;


5、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做好新专业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形成本-硕完整的学科链和培养体系。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

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部分)

(1997年颁布)

一九九七年六月


说 明

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目录制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本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
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

本目录与原目录相比,有如下变化∶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到12个;
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8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由原来的654种调整为381种。各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是∶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
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种学科、专业;
法学,4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
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种学科、专业;
文学,4个一级学科,29种学科、专业;
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
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种学科、专业;
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3种学科、专业;
农学,8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
医学,8个一级学科,53种学科、专业;
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9种学科、专业;
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种学科、专业。

三、本目录中有16个二级学科带“(含∶)”,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级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强调或补充,其学位授权和研究生培养除医学门类中有关学科按括号中的内容进行外,其它学科均按二级学科进行。“科学技术史(分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其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授权和研究生培养按括号中限定的学科范围进行。

四、本目录中部分学科、专业注明可授不同学科门类的学位,此类学科、专业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

五、本目录中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的代码分别为二位、四位和六位阿拉伯数字。


08 工学

0801 力学 0802 机械工程

0803 光学工程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6 冶金工程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8 电气工程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12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会计学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0203 旅游管理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120404 社会保障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120501 图书馆学 120502 情报学 120503 档案学

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部分)

(目录外专业截止到2003年3月)

说明: 

一、专业代码后带“ * ”的表示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

二、专业代码后带“△” 的表示需从严控制设置的专业;

三、专业代码后带“W” 的表示目录外专业;

四、专业代码后带“Y” 的表示引导性专业;

08 学科门类:工学

0806  电气信息类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2  自动化

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080604  通信工程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80606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607  生物医学工程     

080608Y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080609Y  信息工程

 080611W  软件工程 080612W  影视艺术技术

 080613W  网络工程 080614W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080615W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080616W  光电信息工程

080617W  广播电视工程 080618W  电气信息工程

 080619W  计算机软件 080620W  电力工程与管理

080621W  微电子制造工程 080622W  假肢矫形工程

080623W  数字媒体艺术

0812  交通运输类

081207W 物流工程 081208W 海事管理

081209W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11 学科门类:管理学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10101*  管理科学 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0103  工业工程  (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10104  工程管理   110105W  工程造价

1102  工商管理类

110201  工商管理 110202  市场营销

110203  会计学 110204  财务管理

110205  人力资源管理 110206  旅游管理  

110207W 商品学 110208W 审计学

110209W 电子商务 110210W 物流管理

110211W 国际商务

1105 图书档案学类

110501   图书馆学

110502   档案学


110503W 信息资源管理


【篇二】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

一、重点的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必须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重点学科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前每所医院的各学科之间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学科的基础、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不同,在国内外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样,各学科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同时由于医院的财力问题,致使医院在考虑学科建设时不能要求所有学科齐头并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部分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而这些学科必须有较好的基础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在适当支持后能产生最大效应。因而,重点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扶植医疗“精品”,创建“名牌”效应。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在以往的重点学科建设中,遵照上述原则,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了学科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医院现有临床科室近30个, ___津贴享受者3名,正高18名,副高57名,博士后2名,博士6名,硕士23名,博士学位副高职称以上5人。医院开放床位590张,年门急诊量50万多人次,年出院病人1.2万人次。年手术5000余。医院配备CT、DR、C臂X光机、超声刀、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腔镜、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血液透析仪、血滤机、心脏监护仪、高压氧舱等先进医疗设备,设有ICU、CCU病房。

医院专科齐全,特色明显,临床各科均有独特优势和技术特长。传染科是上海市医学领先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XXX主任医师,运用白蛋白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肝炎”成绩卓著,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妇产科、心内科是徐汇区重点学科,妇产科年分娩婴儿20xx多人次,运用微创技术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承担市科委、市卫生局多项课题;
心内科专科主攻方向为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心衰的诊治,同时开展各种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治(如冠脉造影、PTCA、血管内支架术、起搏器植入术及各种类型心率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

结直肠中心由原XXX医院全国知名的XXX教授领衔,该中心以诊治结直肠肿瘤为特色,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肠造口护理和特殊伤口处理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外科取人体软组织内金属异物是全国知名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
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为XXX医院分部,由六院主任医师兼任相应科室主任,实现“二级医院的收费,三级医院的质量”;
中医科是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的首批“示范中医科”;
消化内科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各类消化道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放射介入科在人体脏器与疾病三维立体影像成像及诊断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编国内第一本该领域的专著。

科研攻关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设立独立的肝病实验室。近5年,共承担国家、市、区、XX集团、院级等课题近15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1项:消化内科“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的鉴定”。

市级课题9项XXXXXXXXXXXXXXXXXXX经市科委专家组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

3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投入,使学科的学术水平(特别是在某一专业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医学的中心。不同层次的医院学科建设目标是不同的,但都是为使之在整体或在某一专业技术方面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内容很丰富,但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基地建设等。基地是科研的依托,人才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三者是紧密联系的。

3.1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医学重点学科的科研目的是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决临床问题。市重点学科是我市乃至我国医学科研的主战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许多突破主要出自这些学科;也是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的前言阵地,国内的许多先进技术大多是从这里开始的。学科主攻方向的选择是保证学科建设成功的关键问题。主攻方向应根据学科原有的基础、现有的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的突破点等来选择,主攻方向要

3.2学科建设的关键人物学科带头人乃是学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首要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科带头人具有高学历、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同时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学科建设好坏与带头人的作用关系密切,学科带头人的主要作用:①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②培养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③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④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科建设筹措必要的经费;⑤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的辐射作用。接班人的培养非常重要,这是学科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已证明上述条件的必要性。

3.3研究基地的重要性狭义的研究基地是指科研实验室,这是市重点学科必备的条件。所有重点学科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广义的研究基地包括临床和社区,这些都是医学研究的实践基地。这是基层医院主要依托,市级医院也需要这些基地。

3.4制度建设通过学科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学科建设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4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

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包括以下过程:(1)立项:由学科申报,请专家评审而遴选出来。遴选指标包括学科带头人知名度、学科原有的学术地位及学科的梯队等。(2)计划实施:这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程序,学科在申报重点学科时必须制订详细和周密的建设计划,包括建设目标、研究计划、梯队建设、学术交流、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等。一旦立项,这些计划必须认真实施,只有全面完成计划,才能使学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单位应当予全力支持和严格监督,保证学科建设顺利进行。(3)评估与考核:为了保证学科建设有成效,必须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与考核,评估与考核是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与督促,也是对学科建设的成果给予肯定,并且可以指出不足加以纠正,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评估与考核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管理专家进行,可分为年度中期及末期,末期考核即为验收,是对学科建设的最终评定,对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以作为是否继续支持的科学依据。评估与考核要实事求是,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4)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学科建设的成功与严格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学科建设能顺利进行,最终取得圆满的成果,在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①要建立院-学科二级管理体系,设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医院主要协调建设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并及时解决,医院为重点学科的人、财、物做好保障,给予倾斜政策,学科建设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章行事。管理体系要紧扣学科建设目标和考核指标运行。②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学科建设的成效与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密切相关。学科带头人责、权、利要明确,使其在行使权力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履行职责时保证其应有的权利。③给学科充分的自主权。管理部门要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和管理制度,但 ___、经费使用及课程设置等应由学科自行安排,给予宽松的环境。④奖惩分明。对学科建设的年度评估和考核,对建设成效突出的学科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没有达到建设目标的学科应责成整改或取消重点学科资格。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讲的是关于学科、医院、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建设、发展、目标、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安龙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专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成果、出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配合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实际情况,制定安龙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规的指导思想

我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医疗市场的需要,掌握全院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引入竞争和动态管理的机制,实现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最佳配置,通过发展临床重点学科,带动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推动医院持续快速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高的需求。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规划目标

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发展我院传统优势学科,有计划地发展有潜力的学科,逐步使之建设成为州级重点学科,甚至省级重点学科,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格局,使我院整体技术水平进入全州甚至全省先进行列,争取与国际水平接轨。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近期(第一轮)规划(2011年10月一2012年10月)

1、建立重点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规定。

2、确定1-2个传统优势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建设,根据医院宏观调控可另选1-2个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发展。

3、被确立的重点学科,建设完备的独立病区单元,设置病床36张,配备专科必需的仪器设备与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4、重点学科建设医院有政策及资金支持。

5、建设重点学科的人才梯队,优化人员结构。

(1)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重点学科带头人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三年内主持1项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三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杂志上。

(2)调整重点学科的人员结构,使学科的高、中、初级医护人员数量比例合理,呈宝塔形。

6、重点学科的技术水平三年内要达到地市级水平

(1)独立开展地市级重点学科必备的技术项目;

(2)每年开展填补院内空白或州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1-2项;

7、培养主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意识,提高科室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病床使用率逐年增加,第三年达到95%以上;

(2)医疗服务覆盖面逐年增加,第三年来自外地住院病人不低于20%以上;

(3)三年甲级病历率>97%,无丙级病历;

(4)三年无医疗事故,无重大医疗纠纷;

四、重点学科建设的中远期规划;

1、重点学科建设以五年为一个阶段,每一阶段达到一个新的目标。

2、以建设中的重点学科为依托,每一阶段增选1-2相关专科作重点建设发展。

3、在整个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中贯穿竞争意识和动态管理的机制。

4、逐步将一些实力日益增强专科建设成州级重点学科。

5、通过医院的宏观规划和重点投入,重点扶持,力争达到如下目标。

(1)学科带头人才学渊博,有深远的见识和知人善任的胆识,全身心地致力于学科的规划和实施。只有这样的学科带头人才能团结本学科的专业人员刻苦钻研,使之在理论上有突破,学业上有建树,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②建设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富有团队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学术队伍,加强学科发展的后劲;

③学科规模、科室管理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④学科业务水平达到州内水平。

安龙县人民医院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篇四】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框架,本着理清思路,正确定位,大胆创新,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讨论,拟定我院的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建设目标

动员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力争2005年使本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并行计算等)达到国内一流,再经过5-10年的建设,实现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的目标。

1.学科点建设

(1)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继续建好已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的建设重点是抓质量,“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硕士点的发展要注重联合学校相近专业的力量,共同建设。

(3)2002年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博士点,这是学院近两年内工作的重心。

1在上次申报基础上调整、充实已有的四个学科方同,梯队结构,以倒计时方式,给每个学科带头人落实任务和进度(包括项目、成果、专著、论文等)。

2争取近一、两年内引进1-2名高层次的(尤其获奖成果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带头人加盟计算机学院。

3对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加快培养步伐,争取尽快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充实科研、教学第一线,增加教师队伍高学历比例。制定院内教师博士学位培养计划。

4借助本校相近专业的优势,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如材料、机电、结构等)交叉,通过项目合作、研究生培养,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的1-2个支撑方向。

5利用学术交流、项目评估,兼职教授等方式,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交往,提高理工大计算机学院知名度。借举办DCABES国际交流等机会,分两次请有关专家来本院指导 。

(4)十五期间增加一个“系统结构硕士点”,2003年申报立项。

(5)2005-2010年着手软件及理论博士点的建设。

2.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

(1)2001-2005年全院科技研究纵向课题40项,横向课题50项,每年科研和科技开发经费300-400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成果5-10项,被SCI、EI和ISIP等著名检索系统引用的科技论文40-50篇,出版5-10部专著。

(2)建立和大型企业集团共建的软件基地1个,为增办软件学院打下基础。

3.师资队伍建设

(1)全院教师计划2005年增加到1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达到20%,硕士学位的占70%。正高与副高的比例达到1:3。

(2)引进优秀的知名学者4-5人。

(3)重点培养1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4.人才培养

计算机学院现仅有一个本科专业,2003年前新增一个本科专业。

拟定2001年底申报“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全院本科生的规模保持在2500人左右。

全院硕士研究生在2005年力争达到600人,博士生达到20人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达到4:1。

英语四级通过率累计达到90%,六级通过率达到35%,双语教学课程力争达到15%。

5、教学改革与教学基地建设

教学改革应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教材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尤为重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每年要求更新教材、更新授课内容达到20%。十五期间,出版教材20部,承担教改和教学科研项目每年5—6项,获奖1~2项。建设一个图形图像省级重点实验室。

另外,尽快解决专业实验室小而分散状况,扩建3~5个有一定规模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2002年前首先建成两个有规模的院内计算中心。十五期间,努力使实验室的整体面积达到3500~4000平方米。2001~2005年规划扩建和待建实验室如表1:

表1

实验室

规划面积及间数

面积m2

间数

专业实验室

900

10

多媒体

180

2

分布式并行处理

180

2

数字逻辑

180

2

计算机组成原理

180

2

单片与可编程控制

90

1

计算机接口与通讯

90

1

计算机网络

180

2

计算机维护

180

2

研究生机房

360

4

服务器机房

100

2

院计算中心

720

6

小计

3700

36

6.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力争2001-2005年:

(1)派10-20人次赴国外进修、交流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组织1-2次国际学术会议。

(3)力争国际合作项目1-2项。

(4)联合培养研究生5-10名。

7.图书资料及软件建设

(1)购“重庆维普科技期刊”软件。

(2)建电子阅览室(带磁盘阵列微机网)。

(3)订中外期刊共30种。

(4)资料室扩建到80平方米。

二、建设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现有学科点情况

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两个系,各系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技术四个研究所,院内有两个中心实验室。

现有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二)师资队伍

学院有教职工132人。其中教师104人,教授12人,副教授55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13人,硕士学位48人。

表2 现有师资队伍情况(人数)

职称结构

院士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以下

总人数

0

12

55

42

23

132

学历结构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具有硕士学位人数

在读博士、硕士人数

博士生导师数

硕士生导师数

备注

4

48

年龄结构

职称

35岁以下

36—45

46—55

56—60

60岁以上

合计

教授

3

5

4

12

副教授

3

32

14

6

55

讲师

32

10

42

表3 学术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位

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

所属学科

李腊元

55

硕士

教授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技术

尹朝庆

55

教授

徐东平

43

博士

教授

刘东飞

39

硕士

副教授

祁明龙

38

博士后

副教授

钟珞

44

博士

教授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杨开英

57

教授

杨克俭

45

博士

教授

饶文碧

34

硕士

副教授

潘昊

37

硕士

副教授

郭庆平

56

教授

分布式并行处理与并行算法

熊盛武

35

博士在读

副教授

徐凯声

56

副教授

陈先桥

40

硕士

副教授

刘冠蓉

56

副教授

熊前兴

58

教授

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支撑技术

熊文龙

57

教授

薛胜军

45

博士在读

教授

胡燕

36

硕士

副教授

张能立

37

硕士

副教授

佘名高

43

硕士

副教授

魏志华

37

硕士

副教授

陈赫贝

57

教授

计算机控制

李朝纯

57

教授

李捷

40

副教授

李新亚

55

副教授

(三)学生规模

学院有全日制学生2800余人。其中博士生6人,硕士生205人,本科生2435人,专科生131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12。

(四)科学研究水平与科研基地

学院承担了一批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国家软课题研究项目、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攻关项目、湖北省教委项目等。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研究方向在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结构设计与分析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尤其在结构工程专家系统及其工具的开发研究方面,已被有关专家评价为有创新性的多项研究成果。已完成3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在研的国家级项目有3项,并与日本神奈川大学和法国昂热大学就该研究方向进行了交流。

软件工程研究方向在统计计算机软件的研制、新的统计模型及计算方法的研究、神经网络计算、小波计算、数据采掘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近年来被SCI及EI收录的论文近十篇。目前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研究专项1项、国家软课题项目1项,在研的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

计算机网络应用方向在信息处理网络、远程监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特别是为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信息网络改造及远程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并行分布式处理研究方向的特点是以最新的分布式并行处理开发环境为依托,以局域网为基础,研究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和并行算法的性能,同时结合工程问题和应用问题中的大规模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研究优化分布式求解方案,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英国际合作项目1项。

以上几个研究方向已具有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和研究实验环境,先后建立了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并行处理实验室、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50项,总经费约400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近10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7部、教材13部,并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001年承担纵向课题10项,横项课题8项,总经费110万元,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论著8本,获奖1 项,学术交流5次。

(五)实验条件

学院有两个中心实验室,包括: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并行处理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微机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约2350m2,仪器设备块投资总额约1116万元,专业实验室情况见表4,可用于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设备见表5。

表4:
专业实验室情况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面积

(m2)

实验室人员配备(人)

设备仪器(台、件)

仪器设备值

(万元)

合计

万元以上

总 合 计

2350

40

447

260

1116

网络实验室

60

5

49

33

45

多媒体实验室

40

4

53

27

48

并行处理实验室

40

5

28

40

29

计算机实验室

180

4

154

48

89

图形图像实验室

50

2

35

5

50

表5:
可用于培养研究生的主要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单 价

(¥或$)

国别、厂家

生厂日期

专用服务器

IBM8640-OPO

1

3

1996

HP Net sever

2

8

1999

E40 Compaq Proliant

3

5

高档微机

MICRON Cientpro

5

6

1998

扫描仪

Uniscan

2

1.5

1997

变换机

Bay28200

3

27

Bayner work

1998

路由器

Cisco2511

4

12

CISCO

1999

服务器

Sun spare20

3

36

Sun

1999

网管处理模块

MPX(56MDRAM12MFM)

1

11

1999

硬件路由引擎

HRE-X

1

3

1999

以太网交换模块

GSX-FM-4W

2

21

1999

快速以太网交换模块

ESX-100FM-12W

1

13

1999

高速以太网交换模块

ESX-100C-32W

1

9

1999

中网防火墙及计费服务器

PⅡ450CPU/128MECC

RAM/9G/SCSI

1

6

中网BBS

PⅡ450CPU/128MECC

RAM/9G/SCSI

1

6.3

1999

(六)其他资源

图书资料共9.35万册(图书馆统计数据),其中中文版图书8.33万册,期刊42种;
外文版图书1.02万册,期刊25种,见表6。

表6:图书资料情况

类 别

合计

校(院)图书馆

院(系、所、专业)

图书馆(资料室)

本学科藏书量(万册)

中文

8.33

7.28

1.05

外文

1.02

0.95

0.07

本学科期刊拥有量(种)

中文

17

17

12

外文

14

14

3

长期订购的主要专业期刊和重要图书举例:

(列出书名、刊名、册数和期刊的订阅起止时间)

刊物名称 订阅起止时间

1.计算机学报 1981-2000

2.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83-2000

3.计算机科学 1984-2000

4.软件学报 1986-2000

5.计算机工程 1985-2000

6.中文信息学报 1988-2000

7.系统仿真学报 1992-2000

8.微型计算机应用 1989-2000

9.计算机辅助工程 1990-2000

10.计算机仿真 1990-2000

11.计算机应用研究 1990-2000

12.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1995-2000

1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1994-2000

14.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988-2000

15.微机电子学与计算机 1989-2000

16.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 1990-2000

17.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83-2000

18.微型计算机 1984-2000

19.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990-2000

20.计算机工程设计 1995-2000

21.IEEE Transacation on Computer 1988-2000

22.IEEE Transacation on Software Engneering 1988-2000

23.Computer communication 1988-2000

24.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s 1988-2000

三、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1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2科研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一支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稳定的科研基地,承担的各类课题和获奖成果总体上偏少。

3受陈旧观念束缚,尚未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影响了全院整体水平提高。

4专业单一,结构不甚合理。

5投入严重不足,几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办学条件改善失调,制约了学科发展。

四、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1.用新的理念引导全院教职工,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真正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教学任务重与科研基础差的矛盾,解决好学科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从发展和长远的观点着手全院的学科建设工作。

2.加快院内机构调整与重组、加大整合力度,集中两个系的优势形成团队、建立一套教学、科研激励机制,使教师有目标、有压力。

3.打好学科建设基础,进一步落实学科梯队组建调整工作。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职责,明确各学科梯队的研究方向,建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根据现有基础和学科发展拟定主要方向。

1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网络通信协议、网络设计原理、网络分布计算、网络拓扑离散优化理论、分布环境视景交互运行支撑结构、视景联邦机制、视景联邦综合开发方法的研究,建立新型结构化设计方法,结合复杂工程分析、复杂设备操纵训练问题及虚拟并 行网络应用开发、网络数据库、网络安全等。

2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包括知识表示及推理策略,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智能CAD、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协同工作、产品设计原型生成及虚拟环境等研究,机电、材料、结构工程等领域专家系统研究成果有良好应用前景。

3分布式并行处理及并行计算:这一方向有极广的应有需求背景,其研究工作主要有两个展开:一、基于消息传递机制的并行计算;
二、基于硬件通信接口耦合多个自治处理器。因此,需对并行虚拟机(PVM)、消息传递接口(MPI)、基于网络的机群计算模式和并行算法进行研究。结合工程问题和应用问题中的大规模数值计算处理问题,探讨分布式优化求解方案。

4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支撑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应用支撑平台、操作系统及软件工具分析、网络系统及系统模型、数据交换标准与组织结构、系统加载机制、电子商务系统及EDI技术等研究,推广已取得的MIS及EDI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基于网络的商务系统结构模式应用研究。

5图形图像处理: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建模与仿真、虚拟现实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图形并行处理技术与高速渲染算法的研究着重提高图形的实时性;
基于物理造型的建模技术中着重开展“行为-特征建模”方法的研究;
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主要将科学计算的过程及结果数据转换为几何图形信息,并进行交互处理,成为发现和理解科学计算过程中各种现象的有力工具,从而使科学计算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拟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压缩算法、图像格式和计算机视觉开展工作。

6计算机控制:包括自动控制理论及自动化原理、计算机过程控制、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总线标准以及工业控制发展状况等研究,提出实用控制原型及控制方法,加强多种计算机控制结构及策略与应用的结合,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工程控制问题。

7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密涉及到对信息的“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手段、措施及其应用上的工程实现技术。我院主要开展加密算法与密钥管理策略在理论上的研究;
近代与现代密码体制的分析及其工程实现技术的研究;
并行处理在加密算法、密钥管理、密码体制及信息隐藏技术在工程实现方面的应用研究;
黑客及计算机病毒的攻防策略研究。

4.切实加强对计算机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学校对计算机学科建设投入的同时,学院也要周密布署、尽其所能、筹集资金、加强学科基础建设。

投入规划如下:

2001-2002年,学校每年投入400万,院自筹资金60万;

2003-2005年,学校每年投入300万,院自筹资金60万。

5.计划每年充实硕士学位以上教师6-8名。每年有计划安排2~3名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派3~4名外出专业进修。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院短期讲学3~4次。

6.稳定本科生数量、提高培养质量。统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逐步建立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现教学工作量化管理。部分课程采用双语(中文与外文)教学。

五、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投资计划

备注

合计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小计

学校投入

自筹

小计

学校投入

自筹

小计

学校投入

自筹

小计

学校投入

自筹

小计

学校投入

自筹

科研基地

820

630

190

220

180

40

200

150

50

200

150

50

200

150

50

教学基地

595

555

40

195

185

10

130

120

10

130

120

10

130

120

10

师资队伍

70

65

5

25

20

5

15

15

15

15

15

15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45

40

5

15

10

5

10

10

10

10

10

10

图书资料及软件建设

20

20

5

5

5

5

5

5

5

5

不可预见费

总计

1550

1300

240

460

400

70

360

300

60

360

300

60

360

300

60

六、建设效益分析

十五期间,实现上述目标,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目标实现后,全院的整体水平预计会上一个大的台阶,全院的两~三个方向会出一批成果,会形成一个科研力量较强的团队,可望增加一个博士点和一个硕士点,有助于对我校其他学科的支撑、为我校两个一流起到积极作用。

【篇五】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二O一六年十二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期,也是我校落实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两个十年”战略至关重要的五年。为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工作,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决定》,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

在国家“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陕西省高水平大学”项目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学科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持续稳步提升。

1.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初步形成

学校学科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涉及39个一级学科;
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本科专业65个;
9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含培育)学科。学校已形成面向旱区、农林水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学科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位、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位、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排名前10位的学科数居全国23位,居陕西省第2位。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前1%,排名分别较2011年提升138位和209位。在US News 2015学科竞争力排名中,学校整体位居全球第699位,农业科学学科位居全球第42位。在QS 2015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农林学科位居51-100位。

3.学科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新增国家“千人”3人、“青年千人”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973首席1人,国家“杰青”3人、“优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从2011年的37.4%提高到61%,具有海外合作研究经历的比例达到66%。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5个。

4.学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获国家科技奖励13项(其中主持1项),主持获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7项,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18.26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位居农林高校前列。发表SCI\EI\SSCI论文8656篇。在小麦、苹果、肉牛奶山羊、植物保护、农业高效用水、生态环境建设、作物逆境生物学、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5.学科支撑条件不断改善

新增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了由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构成的创新平台体系;
相继建设了理科大楼、食品大楼、农科大楼,进一步拓展了学科发展空间;
在南校区建设了高标准的科研温室;
先后购置了ESI、SCI、SSCI、ProQuest等20余种数据库,数字文献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
智慧校园建设使校园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6.学科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与6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新建“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普渡大学联合研究中心”、“中澳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治理联合研究中心”等5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使学校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总数达到10个;
建设有“植物病理学”、“旱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等2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累计获得国际合作项目94项,获批研究经费7540万元,为加强多学科协同创新、扩大与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深层合作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问题

1.学科布局不到位,学科优势不突出

学科整体发展不平衡,主要优势仍集中在传统农科,面向学科“四大使命”的战略布局还远不到位,“7+4”学科群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形成,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基础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力量薄弱,缺少高峰高原学科。

2.学术领军人才匮乏,优秀后备人才不足

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主要表现为学术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匮乏、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学科梯队不完备,团队建设滞后。

3.学科创新力不足,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学科力量分散,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主战场、世界科技前沿的研究布局不够,缺乏高水平创新团队,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解决重大问题、产出重大成果的能力不足。

4.追求卓越的学科文化缺乏,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潜心钻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学科文化氛围不浓,协同创新、交叉融合的意识不强;
集成资源谋大事做贡献的机制尚不健全;
基于“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评价与资源配置机制、科技分类评价与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

(三)面临机遇与挑战

学校坚持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坚持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不动摇,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学科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16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总书记的要求对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实施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十八大确定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为突出的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学科布局调整和建设提出了新机遇、新挑战。

三是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国务院“双一流”总体方案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和支持措施,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根据“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两个十年”的发展战略,为学科建设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

四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学科建设带来新契机。当前以质量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主流与方向,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评价机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必将深刻影响和推动学科建设工作。

二、总体要求(一)建设目标

到2020年,学校办学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有3-5个方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3个学科率先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接近或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5-8个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6-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其中1-2进入ESI前1‰;
在世界公认大学学科排名中,2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00名,其中农业科学位居全球前20名左右。

(二)建设思路

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战略目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扎根中国旱区,以解决食物生产、资源利用及生态保育、区域发展、食品安全等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为使命,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新”原则,通过优势学科整体支持、重点领域重点支持、新兴交叉领域培育支持,基础人文学科积极扶持等支持计划,建设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

三、学科建设主要任务(一)实施四大学科支持计划

1.整体支持计划

以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对国内排名前三或前10%的植物保护、农业工程、林学等一级学科,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整体支持,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使其率先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行列,带动和引领学校整体学科建设水平提升。整体支持学科“十三五”建设基本目标:

——形成3个以上优势学科方向,至少1个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

——拥有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国家杰青等高层次领军人才6人以上,国家优青、青年千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0人以上;
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

——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5项以上,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至少1项,在CNS及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ESI高被引论文20篇以上。

——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稳居前列。建成国家重点类建设专业,至少1个本科专业实现国际化。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实验室(中心)。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以上、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4项以上。本科毕业生具有海外访学经历比例达到15%以上。

2.重点支持计划

以创建国内一流学科为目标,对部分具有良好基础和处于国内前列的学科领域给予重点支持,以重点科研基地(机构)为依托或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促进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创新团队,着力提升优势领域的竞争实力,使其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带动本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以下9个重点领域。

(1)小麦遗传育种与优质高效生产

①建设目标

围绕小麦生产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使小麦整体研究水平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带动作物学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②发展指标

创新团队拥有3名以上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6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3项,选育在黄淮麦区或北方旱区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小麦新品种2-3个,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3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以上。

(2)苹果品种选育与优质高效生产

①建设目标

围绕苹果生产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或研究基地,使苹果研究领域整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水平,支撑引领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带动园艺学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②发展指标

创新团队拥有2名以上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5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3项,选育出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苹果新品种,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ESI高被引论文15篇以上。

⑶肉牛山羊遗传改良与高效健康养殖

①建设目标

围绕肉牛、山羊优质高效生产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或研究基地,使学校在肉牛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水平,在山羊研究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带动畜牧学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②发展指标

创新团队拥有2名以上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5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3项;
选育肉牛、山羊新品种1-2个;
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以上;
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ESI高被引论文10篇以上;
将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国家工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⑷畜禽重大疾病防控

1建设目标

围绕重要动物疾病防控、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重大需求,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构筑高水平创新平台,在牛羊胚胎工程与动物干细胞研究方面达到世界前列,在动物重大疾病发病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前列,支撑兽医学科达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

2发展指标

创新团队拥有2名以上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5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3项;
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以上;
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ESI高被引论文10篇以上;
获批国家级科研基地1个。

⑸旱区农田土壤质量保育与水肥资源高效利用

1建设目标

围绕旱区农田土壤质量保育与水肥资源高效利用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在旱区土壤水分过程、地力提升、水肥及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支撑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际知名、国内领先。

2发展指标

创新团队拥有1-2名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4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3项;
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
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ESI高被引论文10篇以上。

⑹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质量安全

1建设目标

围绕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质量安全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或研究基地,在旱区主要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控制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国际知名、国内前列。

2发展指标

创新团队拥有1-2名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5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3项;
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以上;
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ESI高被引论文10篇以上。

⑺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

①建设目标

围绕旱区作物生产中逆境核心科学问题,建设国家级创新团队,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一批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使该领域整体研究达到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引领生物学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支撑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快速发展。

②发展指标

创新团队拥有8名以上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10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获批国家基金创新群体。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5项以上;
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以上;
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ESI高被引论文20篇以上。

⑻农业农村发展

①建设目标

围绕西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和政策需求,组建创新团队,加强西部发展研究院建设,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问题、西部资源经济评价与生态管理、农村金融、西部农村社会问题等领域形成优势特色,支撑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进入国内前列,带动社会学学科快速发展。

②发展指标

创新团队拥有1-2名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3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3项以上;
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主持获得国家或省部级一等奖2项以上;
研究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建议或咨询报告5份以上,把西部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智库。

⑼农业历史文化

①建设目标

围绕农业历史与文化、区域与断代农业史研究,建立梯队合理的创新团队,加强农业历史文献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农史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力争在农业历史文化领域建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②发展指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出版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著,获批省部级及以上人文社科奖,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有高水平论文,研究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建议或咨询报告。

3.培育支持计划

重点在营养健康、生物产业、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前沿等领域,选择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四大使命”、对未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战略布局具有重要前景的新兴交叉学科方向,给予培育支持,重点加强学术领军人才和研究条件建设,增强创新能力,培育形成新的学科增长极,推动学校学科与专业布局的战略调整。

(1)食品营养与健康

围绕调控细胞营养稳态与能量代谢平衡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食品功能因子研究,建立多靶点协同作用整合预测评价系统和针对慢性代谢疾病人群的营养需求和基因靶点体系,系统开发新型营养健康功能性食品,进一步丰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内涵。

(2)生物药学

以天然产物药物和先导药物发现为基础,开展药物分子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天然活性产物筛选纯化、鉴定修饰与作用机理研究,开展包括新制剂、安全性评价等在内的新型药物研发,促进药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服务。

(3)天然产物利用与生物质能

围绕农林生物质资源化高效利用,开展生物降解与转化、微生物细胞工厂及生物炼制、生物资源能源化与材料化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促进林业工程学科发展,丰富农业工程学科内涵。

(4)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预测

以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和地球系统模式及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为基础,开展大气、陆地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循环过程监测与定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生态系统碳库变化,典型生态系统过程耦合、模型构建及预测等方面研究,丰富林学、生态学学科内涵。

(5)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

针对工农业生产和西部生态环境中污染治理与环境演变的理论及技术问题,重点开展环境污染物的诊断与环境行为、修复与控制原理等研究,为旱区污染土壤修复、固废处理与再生资源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污水处理、农业清洁流域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

(6)风景园林与环境艺术

围绕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主要开展园林与景观设计、大地景观规划、风景园林植物应用、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研究,提升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水平。

(7)旱区水资源与水工程安全

围绕旱区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主要开展旱区水文与水资源调控、河流河库泥沙治理、水工程安全诊断与修复技术、高坝泄洪安全与消能防冲等方面研究,提升水利工程学科建设水平。

(8)草业科学与技术

围绕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牧草种质创新与逆境生物学、草地生态理论与技术、牧草栽培及草畜耦合理论与技术开展研究,服务西部畜牧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草学学科建设水平。

(9)智慧农业技术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对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的需求,主要开展农业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确化技术研究,重点解决动植物生产过程中智能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与精准作业等技术问题,丰富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内涵。

(10)农业大数据研究

围绕旱区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搭建农业信息智慧云平台,开展农业大数据的采集技术、存储技术、分析挖掘技术、展现技术等方面研究,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工程相关学科发展。

(11)生命科学前沿

重点开展遗传与生物信息、细胞与生物大分子、系统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研究,提升生命科学研究水平。

4.扶持发展计划

积极扶持发展数学、物理、化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基础支撑学科,从师资配备、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教学水平达到国内一流,为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就事业夯实基础;
积极发展社会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哲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构建符合一流人才培养的通识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必须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围绕学科建设四大使命,积极发展营养健康、环境生态、生物医学、生物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成立水土保持学院、化学与药学学院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加大与国际、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若干科研机构或开展合作办学项目。结合学科水平评估与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在学校发展亟需的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领域,调整布局新的学位授权点,逐步建立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专业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发展若干有一定学科基础、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本科专业。

(三)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通过持续实施国际化战略,树立国际标杆,缔结国际伙伴,进一步强化对外合作交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促进部分学科领域或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水平。

1.树立国际标杆

学校以瓦赫宁根大学、UC戴维斯分校、瑞典农业大学为发展标杆,每个学科确立1-2个国际标杆,以世界公认标准衡量和推动学科建设,全力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2.建设国际化院所

设立国际化院所建设专项,重点支持若干学院(所)率先进行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办学、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学生国际访学、学科国际评估、专业国际认证等工作,力争有3-5个院所实现国际化,建成1-2个国家外国专家局“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引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3.提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贡献力

以国家推动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为契机,发挥学校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与中亚、西亚相关国家政府或科教机构的合作,力争在旱作农业、农业高效用水、畜牧生产、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草地生态、农产品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形成实质性合作关系,探索培育组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4.提升学科国际声誉

支持申请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发表国际合作研究论文、申请国际专利,积极主办或承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加强海外技术服务和文化交流,鼓励科教人员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期刊任职。

(四)加强公共支撑平台建设

系统规划建设一批跨学科的公共支撑平台,全面提升学校跟踪世界前沿、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

1.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旱区农业节水研究院公共支撑平台体系建设,健全土壤水分转变廊道数据采集系统,新建干旱过程模拟大厅、节水产品中试车间,为旱区农业研究提供条件支撑。

2.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

按照“整合、新建、提升”的思路,建成一个有效存储大于1000TB、浮点运算能力大于100万亿次的开放、共享、高效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成为提供高水平超算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和共享数据中心。

3.生命科学平台建设

瞄准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分子互作等生命科学研究前沿,构建由生物质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生物信息等多个功能实验室组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技术精湛、开放共享的公共支撑平台,为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供先进技术保障。

4.作物转基因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的作物转基因技术和技术装备,构建以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为主要对象的转基因共享平台,培养专门的转基因技术力量和技术储备,面向校内外提供转基因技术支持,提升学校作物领域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5.农业产业支撑平台建设

围绕我国西部旱区主要农业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重点研究机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建设若干以小麦、苹果、肉牛等主导产业为主线的公共支撑平台,进一步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提升研究能力与水平。

6.食品科学平台建设

围绕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重点从营养功能化加工工程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建设若干功能实验室,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发展。

7.生态环境平台建设

紧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在旱区农田土壤污染与退化因素的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资源环境监测与全球气候变化、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等领域(方向)建设若干功能实验室,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林学等相关学科发展提供条件支撑。

8.现代工科支撑平台建设

瞄准国家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以服务现代制造、智能装备研发、新材料研发为重点,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支撑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9.公共数据平台建设

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建成学科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增加教学、科研所需数据库和分析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构建融合创新的科研网络体系。

10.现代化试验场站及设施建设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曹新庄800亩试验地,进一步对农一站试验地进行功能规划和系统建设,加快农科楼人工气候室和种质资源库建设,启动实验动物中心和三期科研温室建设,使校内试验场站及试验设施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四、组织实施(一)创新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地方及社会力量对学校的资金投入,统筹“双一流”建设经费和其他共建经费,优先保证学科建设投入。按照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建立资源配置与目标任务挂钩机制和学科建设绩效考评机制,依据学科建设水平和质量绩效动态调整资源投入,充分调动校院两级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自主学科建设经费由学院自主统筹使用。学校重点建设经费按照“项目管理、择优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设立学科项目库,保证建设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学科评估

结合国家学科评估,建立学校学科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发展水平评价和发展潜力评估,逐步建立国际学科评估机制。定期进行学科诊断,及时发布学科发展状态监测报告,督促和引导学院落实学科建设规划。定期发布学院学科贡献度报告和学院分类测评报告,推动学院分类建设。

(三)强化组织保障

切实发挥学校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组)、校学术委员会及其学科建设专门委员会对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决策咨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科顶层谋划和统筹建设能力,协同部门、学院推进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

确立学院学科建设的主体地位,将学科建设绩效作为学院领导班子任期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进一步明确负责人责权利。制定学科带头人考评及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

【篇六】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思政部建设规划


思政部“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
(一) 教育教学现状
1、 课程开展现状
根据新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我院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严格执行规定,使用统编教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根据学院、思政部各项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质量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通过督导检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教师同行听课互评等方式,规范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切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按时开课和开足课时,有效地保障了教学内容的完成。从学院近年来开展的教学检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总体是满意的。

2、 课程建设现状
一是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结合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列为2012年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二是重视形式政策课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品牌。近年来,思政部教师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与政策》等公共课。通过讲座、讨论、观看视频、演讲、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与政策》成为全院学生喜欢的公共课。

3、 教学基本保障现状
一是理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2011年我院将隶属于基础部的思政

教研室独立设置,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量与专业课教学同等计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酬与专业课教师待遇一致。三是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办公条件。2011年,建立思想政治图书阅览室,并新增计算机和打印机,教师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 师资队伍现状 1、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通过引进、培养及三所学校合并等形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思政部有教师24人,专职教师 18人,双肩挑 3人,长期外聘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人(含各级各类,占41.7%,中级7人(含各级各类,占29.2%;
初级以下7人(含各级各类,占29.2%。硕士研究生6人,占25%;
大学本科18人,占75%。结构如表一。
表一:专任教师队伍结构状况(21人)


职称结构
学历(学年龄位)结构 结构
高校 技工 中专 其他 博硕本334高中初高中初高中初中中初士 士 科 455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高 级 级 (((岁至岁
研研学以4以5 3 4 3 2 3 究究士下 4上
生生) 岁
) )
合计
12 3 6

6 18 8 5 8

比例 57% 14% 29% 2、管理队伍现状


2575% % 323848% % % 思政部教学管理人员共9人,其中部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各1人,教研室主任5人。基本情况如表二所示。

表二: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职称结构
学历(学年龄位)结构 结构
高校 技工 中专 其他 博硕本334高中初高中初高中初高中初士 士 科 455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岁至岁3 4 1 1 研研学以4以究究士下 4上
生生) ) )
合计 比例
77%
23%

7
2

1 8 1 3 5 113536岁
1189% % % % %

(三)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现状
在注重理论灌输的同时,我部还积极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逐步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渠道和基地。

1.校内实践教学渠道现状
与学生处、团委及相关系党总支合作,组织和指导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和结合每年的主题教育月活动举办全校性活动,如新生教育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见表三。
表三、校内实践教学渠道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学生处、各院系 团委、各院系 负责处、院系
实践渠道
新生入校 主题教育月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中特理论、思修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思修
对应课程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现状
通过走出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见表四),有效地拓展学生分析理论问题的思路和认知水平。
表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一览表(负责系部:思政部、院系) 序号 1 2 昌吉博物馆 清代粮仓
2012.08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中特理论、思修
2012.08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思修
实践基地
建设时间
对应课程
3 石河子垦区博物馆
4 学院校史馆
2013.05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中特理论、思修
2012.09 思修、中特理论
(四)教科研现状 1、高职现状
(1)能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思政科研论文申报和德育教学比赛,获得不错的成绩 (2)每位教师每年均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论文一篇。


2、中职现状
(1)每位教师每年均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论文1-2篇,并获科研论文奖。
(2)完成自治区、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7个。
(3)参与自治区中等职业教材编写2本,出版公开发行教材3本。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部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规范化问题;

4、如何适应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师资队伍中职称、年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及师生比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今后加以解决。
三、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八精神,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贴近地域实际、贴近职业生活、贴近学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紧紧围绕乌昌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全面贯彻院党委的工作部署,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好思政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培养出服务于乌昌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研水平,“十

二五”期间,思政部的发展思路是: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与职业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改进教学和考核方法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加强科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坚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渠道,着力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努力把思政部建设成为我区高职院校中德育科研先进集体,成为新疆高职教育中有特色的思政理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适应乌昌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在思政部及学生处、就业指导办及院系辅导员、班主任的努力下,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一是思政部教师在承担全院思政课的基础上,协助学生处、就业指导办等部门,按年级及学生实际,整体规划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全院性公共课教学,对科学、有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改变教学方法,设计系列专题讲座、课堂小组研讨、撰写听课报告、实地参观和论文等不同的教学模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参加学生处、团委、院系组织的校内实践教学渠道的活动,如德育活动课、二课堂活动、公益劳动等以及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调研成果,并进行成绩评定。这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的教学调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加强网络建设,在学院网站上开辟思政网站,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学习资料发布网上,让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并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这样为研究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打通思政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渠道,密切师生联系,循循善诱,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教学的实效性,达到育人的目标。

主要工作:
(1)与各部门配合,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2)协助学生处、就业指导办等部门,按年级及学生实际,整体规划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全院性公共课教学体系。

(3)改变教学方法,设计系列不同的专题教学模块,激发学生兴趣。

(4)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渠道和基地建设。

2、课程建设目标:
我部承担高职及中职、技工三个层次的教学科研工作。结合学院实际,我部将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继续完善院级高职精品课程《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建设,积极申报院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项目和中职自治区 “精彩一课”竞赛工作及《职业道德与法律》精品课程的院级、自治区级申报。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常态化工作,严格执行自治区教育厅规定的每学期16课时的教学任务,进一步完善我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运行体系。

开展教学方法创新,改变“一考定成绩”的做法,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在原有课内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和比例,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主要工作:
(1)完善院级精品课程《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建设,积极申报院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项目。
(2)加大自治区中职“精彩一课”竞赛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院级、自治区级精品课的申报与建设。


(3)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运行体系。
(4)开展教学方法创新,改变“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和比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

3、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按学院17000名办学规模,还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尤其要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按师生比1:400的比例,中职按照1:300的师生比推算配备思政课教师,职称结构合理,本科以上学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充实、完善教师数量和结构,建设一支30名左右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
加强校内外兼课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外聘及兼课教师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10名左右稳定的外聘及兼课教师队伍。
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建设,以教研室为单位,注重引进、培养青年教师,落实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计划,基本形成以学科(课程)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教学新秀等为主体的思政教师梯队,培养一支在区内有一定影响、能独立承担学科(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
深化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学习交流、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区情,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主要工作:
(1按各层次师生比要求, 建立健全相应层次的教研室, 成立中职教研组,配备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带动每个教研团队作好思政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加强思政部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与每位教师签订立德树人承诺书。

(2 引进教师: 高职层次6名:引进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研究生2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1名,宗教学研究生2名,应用心理学研究生1名。


中职层次8名:引进思想政治教育或政治理论研究生或本科生8名。

(3)建立不少于10人的兼职及外聘教师资源库,加强兼课教师及外聘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每门课程培养一名课程带头人,每个教研室培养1名年轻骨干教师。

(5)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提高中青年教师职称合理比例。
(6)推动思政教师外出培训工作。根据教育部、区教育厅、学院要求,组织好思政教师培训工作,力争每年不同层次的教师接受培训数不少于3人。

4、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增加课程实践教学学时配备。每门课程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校内实践教学要与德育活动课、二课堂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及各种学生大赛结合起来,校外实践教学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按照中央文件,学生处、院系落实实践教学的经费和条件,思政部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实施、考核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继续完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教师设计和指导学生每门课程共完成6—8个实践教学课时项目,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力求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主要工作:
(1)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课时有效落实。
(2) 拓宽校内实践教学渠道(见表五),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表五:校内实践教学渠道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负责处、实践渠道 号 院系 1 处 各院系
时间
德育活动课
对应课程
学生新生入校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中特理论、思修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经

(每周三)
2 学生处


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形式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中特理论、思修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
各院系
二课堂活3 学生处 职业生涯中特理论、思修、就业指团委
规划设风采等大赛
4 团委 寒暑假社各院系 会实践

5 团委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中特理论、思修
形式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
主题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思修;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形式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
活动

院系 教育月
导 业生涯规划
计、文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职

6 院系 企业见习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中特理论、思修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形式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
(3) 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见表六),在原昌吉博物馆、清代粮仓、石河子垦区博物馆的基础上,再建成昌吉高新工业园区、二六工马良俊纪念馆两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表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一览表(负责系部:思政部、院系)
序实践基地 建设号
1 昌吉博物馆
时间
对应课程
2012.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08 08 策、中特理论、思修
策、思修 策、中特理论、思修 思修、中特理论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思修
2 清代粮仓 2012.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3 石河子垦区博物馆 4 学院校史馆
5 二六工马良俊纪念2013.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05 2012.09 2014.10


6 昌吉高新201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中特理论
工业园区 5.10 (4) 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继续完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教师设计和指导学生每门课程共完成6—8个实践教学课时项目,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力求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5、科研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队伍,选拔、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敬业精神、研究方向明确、水平较高的学科(课程)带头人,初步构建在职称、学历、研究能力、知识层次等方面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梯队。以教研室为单位,将相对分散的研究力量和方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群体优势。“十二五”期间,思政部力争区级研究课题立项有一至二项,全国一级学会课题立项有一至二项;
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按照学院科研任务开展科学研究,每年在国家级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科研获奖论文总量争取达10篇以上,出版个人专著方面有新尝试甚至突破。

主要工作:
(1)开展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力争教研活动上档次,上水平。
(2)组织全体教师申报院级、州级和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科研课题,共完成2-4项科研项目;

(3)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州、自治区、国家级科研论文竞赛活动,科研获奖论文总量争取达10篇以上。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发表教研科研论文一篇。

(4)出版个人专著方面有新尝试甚至突破。

(5)完善《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编写工作。

5、社会服务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优势,为社会、州宣传部、学院党委及系部

服务。一是积极配合宣传处、组织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开展有思政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走进社会、下基层对全州部分单位做好民族团结、党史、民族政策等专题讲座。

三、落实规划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科学管理。
实现学科的建设规划离不开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离不开我部各教研室相互配合、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一方面争取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加强学校、本部门对于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
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队伍的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为学科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科意识。
贯彻落实学科规划首要的是加大学科建设宣传力度,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科建设规划及国家人社部、自治区教育厅对各级思政评估或测评的指标体系,使其全面把握学科建设规划的内容与要求,使本部门教师认清学科建设形势,明确学科建设任务,统一思想,增强学科建设意识。

(三)发挥政策引导,健全学科制度。
以部门各项考核目标以及奖励机制为导向,不断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制度,引导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实现学科建设目标。

(四) 创造条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引进具有较高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高学历人才,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学术骨干攻读博士学位;
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课程培训班、国内高校的课程学习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掌握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内部培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形成整体科研实力强、教学水平高、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教研队伍。

(五)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学科投入。
本学科科研能力和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还处于较低水平,学科发展壮大的资金需大力投入。一方面争取学院加大对本学科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

积极争取课题,多渠道增强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
总之,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新的严峻挑战,但我们思政部全体教职员工坚信,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通过思政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奋斗,思政部规划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思政部
二0一四年一月十五日



推荐访问:建设规划 学科 思政 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思政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